重点通报!越南拟2030年将酒精饮料消费税提高至100%:意在控酒还是财政创收?

博主:admin admin 2024-06-29 19:28:57 888 0条评论

越南拟2030年将酒精饮料消费税提高至100%:意在控酒还是财政创收?

越南政府近日公布了一项计划,拟将酒精饮料消费税从目前的40%提高至100%,这一计划预计将在2030年之前完成。该计划一出,立即引发了越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控酒目的

越南政府表示,提高酒精饮料消费税是为了减少酒精消费,降低酒驾和酒后闹事等酒精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并改善国民健康。越南是世界上酒精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与酒精相关的交通事故和社会治安问题频发,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财政创收

除了控酒之外,提高酒精饮料消费税也是越南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举措。越南财政部估计,这项措施每年将为政府带来额外的15万亿越南盾(约合67亿美元)的收入。近年来,越南政府一直致力于财政改革,努力缩减财政赤字,提高财政收入。

行业反对

越南啤酒酒精饮料协会强烈反对提高酒精饮料消费税的计划。该协会表示,这将导致啤酒价格大幅上涨,最终导致啤酒销量的大幅下降,并危及数百万人的就业。此外,该协会还认为,提高消费税并不能有效减少酒精消费,反而会刺激走私和假酒泛滥。

社会担忧

一些越南民众也对提高酒精饮料消费税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这将增加生活成本,降低民众的生活质量。此外,他们还担心,这会对越南的旅游业造成负面影响。

影响评估

越南政府目前正在对提高酒精饮料消费税的计划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决定该计划是否最终实施以及实施的时间表。

新的标题:

越南拟大幅提高酒精饮料消费税:控酒还是财政创收?

文章拓展:

  • 除了提高消费税之外,越南政府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来减少酒精消费,例如限制酒精广告,提高法定饮酒年龄等。
  • 一些专家认为,越南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综合的措施来解决酒精相关问题,例如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心理健康服务等。
  • 提高酒精饮料消费税是否能够有效控酒还有待观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高温持续 农业农村部多措并举全力抗旱保夏播

[北京,2024年6月14日]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近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对夏播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为确保夏播作物稳产增收,农业农村部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抗旱保夏播。

一是派出工作组赴旱情重灾区指导抗旱保夏播。 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落实造墒播种、坐水种、微喷灌等抗旱节水关键技术措施,确保适期播种、一播全苗,为全年粮油丰收夯实基础。

二是组织专家制定抗旱保播技术意见。 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了《2024年夏季高温干旱条件下农田水利抗旱保夏播技术意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旱情灾害损失。

三是加大抗旱物资储备和调运力度。 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加大抗旱物资储备和调运力度,确保抗旱物资储备充足、调运便捷。

四是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旱情预警和气象信息,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

五是加强宣传指导,营造抗旱保夏播氛围。 农业农村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抗旱保夏播宣传指导,引导农民科学抗旱保苗,确保夏播作物稳产增收。

农业农村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指导各地抓紧落实各项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旱情灾害损失,确保夏播作物稳产增收。

附赠:

  • 农业农村部关于抗旱工作的新闻稿:[移除了无效网址]

通过此次新闻稿的撰写,我对未来10天高温持续,农业农村部派工作组赴7省指导抗旱保夏播的相关信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撰写新闻稿时进行的一些扩充和修改:

  • 在标题中增加了一个冒号,使标题更加醒目。
  • 在第一段中加入了新闻的来源,使新闻更加可信。
  • 在第二段中说明了农业农村部派工作组赴旱情重灾区指导抗旱保夏播的具体情况,使信息更加详细。
  • 在第三段中说明了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抗旱保播技术意见的内容,使新闻更加专业。
  • 在第四段中说明了农业农村部加大抗旱物资储备和调运力度的措施,使新闻更加具体。
  • 在第五段中说明了农业农村部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的措施,使新闻更加全面。
  • 在第六段中说明了农业农村部加强宣传指导,营造抗旱保夏播氛围的措施,使新闻更加生动。
  • 在最后一段中总结了农业农村部的工作措施,并表达了农业农村部的决心,使新闻更加响亮。

希望这篇新闻稿能够符合您的要求。

The End

发布于:2024-06-29 19:28:5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纵词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